1. 中医探索
  2. 槐子

槐子

槐角
1 #

名称

Pod of Japanese Pagodatree, Pagodatree Pod

槐实、槐子、槐荚、槐豆、槐连灯、九连灯、天豆、槐连豆

  1. 槐角
  2. 槐实
  3. 槐实子
  4. 槐荚
  5. 槐豆
  6. 槐连灯
  7. 天豆
  8. 槐连豆
  9. 槐角子

槐子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豆科植物槐的果实。冬至后,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梗、果柄等杂质,晒干。

性味

苦,寒。

炮制

  • 1.蜜槐角:先取槐角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喷入蜜水,再炒至外皮光亮、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槐角100斤,用炼熟蜂蜜5斤)。
  • 2.槐角炭:将净槐角置锅内,文火炒至外表呈焦黑色,内呈老黄色为度,取出放凉。(雷公炮炙论)凡采得(槐子),铜锤锤之令破,用乌牛乳浸一宿,蒸过用。

性状

荚果圆柱形,有时弯曲,在种子间缢缩而呈念珠状,长l~6cm,直径0.6~1cm。表面黄绿色或黄褐色,皱缩而粗糙,稍有光泽。背缝线一侧有黄色带,顶端有突起的残留柱基,基部常有果柄残留。质柔润,易在缢缩处折断,断面果肉黄绿色,有粘性,呈半透明角质状。种子l~6颗,肾形或长圆形,长8~10mm, 宽5~8mm,棕黑色,表面平滑,有光泽,一侧有下凹的灰白色圆形种脐,质坚硬,子叶2枚,黄绿色。气微,味微苦。嚼之有豆腥气。以饱满、色黄绿、质柔润者为佳。

槐子的效果

功效

为豆科植物槐的果实。 主治肠风泻血,痔血,崩漏,血淋,血痢,心胸烦闷,风眩欲倒,阴疮湿痒。

经脉

肝经大肠经

主治

清热,润肝,凉血,止血。治肠风泻血,痔血,崩漏,血淋,血痢,心胸烦闷,风眩欲倒,阴疮湿痒。

  • ①《本经》: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五痔,火疮,妇人乳瘕,子藏急痛。
  • ②《别录》:堕胎。
  • ③《本草拾遗》:杀虫去风,明目除热泪,头脑心胸间热风烦闷,风眩欲倒,心头吐涎如醉,漾漾如船车上者。
  • ④《日华子本草》:治丈夫女人阴疮湿痒。
  • ⑤李杲:治口齿风,凉大肠,润肝燥。
  • ⑥《滇南本草》:止血散疽。治五痔肠风下血,赤白热泻痢疾。
  • ⑦《会约医镜》:清心、肺、脾、肝、大肠之火。治心腹热痛。
  • ⑧《本草求原》:槐角润肝养血。治疳,疔,血痢,崩血;其角中核子,补脑,杀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g;或入丸、散;嫩角捣汁。

外用:适量,水煎洗;研未掺或油调敷。

注意禁忌

脾胃虚寒及孕妇忌服。

  • 1.本草经集注:景天为之使。
  • 2.本草经疏:病人虚寒,脾胃作泄及阴虚血热而非实热者,外证似同,内因实异,即不宜服。
  • 3.本经逢原:胃虚食少及孕妇勿服。

槐子的药方

  • ① 治五种肠风泻血,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胬肉如奶名举痔,头上有孔名瘘,并皆治之:槐角(去枝梗炒)一斤,地榆当归 (酒浸一宿,焙)、防风(去芦)、黄芩枳壳(去穰,麸炒)各半斤。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坎下,不拘时候。(《局方》槐角丸)
  • ②治妇人崩淋下血:槐角子八两(酒洗,炒),丹参四两(醋拌,炒),香附二两(童便浸,炒)。共为末,饴糖为丸,梧子大。每早雕五钱,米汤下。(《陈氏产宝》)
  • ③治血淋并妇人崩漏不止:槐子(炒黄),管仲(炒黄)各等分。共为末。每服五钱,用酽醋一钟煎,滚三、五沸,去渣温服。(《良朋汇集》槐子散)
  • ④治小便尿血:槐角子三钱,车前草茯苓木通各二钱,甘草七分。水煎服。(《杨氏简易方》)
  • ⑤治赤痢毒血:槐角子四两(酒洗,炒),白芍药二两(醋炒),木香五钱(焙)。共为末。每早服二钱,白汤调下。(《本草汇言》)
  • ⑥治吐血、咯血、呕血、唾血,或鼻衄、齿衄、舌衄、耳衄:槐角子八两,麦冬(去心)五两。用净水五十大碗,煎汁十五碗,慢火熬膏。每早午晚各服三大匙,白汤下。(《本草汇言》)
  • ⑦治脱肛:槐花;槐角。上二味等分,炒香黄,为细末。用羊血蘸药,炙熟食之,以酒送下,或以猪膘去皮,蘸药炙服。(《百一选方》)
  • ⑧治阴疝肿缩:槐子(炒)一两。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空心服。(《圣济总录》槐子丸)
  • ⑨治眼热目睹:槐子、黄连(去须)各二两。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以温浆水下二十丸,夜临卧再服。(《圣惠方》明目槐子丸)
  • ⑩治烫伤:槐角子烧存性,用麻油调敷患处。(《验方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