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探索
  2. 结肠性便秘

结肠性便秘

结肠性便秘又称为弛缓性便秘,是由于结肠紧张度降低,即肠平滑肌松弛,肠蠕动减弱,致使食物残渣在结肠中运行迟缓,引起便秘。结肠性便秘多发生在体质虚弱、并伴有内脏下垂症状者以及年老体衰、大病以后或体力下降者。长期持续的结肠便秘,会出现腹胀、腹痛、食欲减退等症状。

分类

结肠性便秘分为机械性、无力性和痉挛性三种。   

  • 1.机械性便秘由结肠内外的机械性梗阻所致,如部分性肠梗阻、降结肠肿瘤、肠粘连、炎性或赘生性狭窄及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腹腔巨大肿瘤或腹水等肠道外疾病压迫肠道均为机械性便秘。   
  • 2.无力性便秘由结肠蠕动功能减弱所致,如多次妊娠、过度肥胖、年老体弱、肠麻痹等。   
  • 3.痉挛性便秘主要由于自主神经紊乱,致使肠道平滑肌痉挛所致,如结肠痉挛。

病因

结肠型便秘是结肠功能失调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肠神经节减少是结肠型便秘的主要病因之一。结肠型便秘有家族遗传性倾向,女性多发,说明该病为一种先天性的结肠部分肠段发育异常,肠神经节减少疾病,病变特点与巨结肠十分相似,神经节减少的病变首先累及乙状结肠,并趋向于向上发展,涉及降、横、升结肠、乃至盲肠和回肠。只是肠神经节减少的程度和范围不同,巨结肠的肠神经节在部分肠段完全消失.但肠神经节的减少必然导致此段肠管痉挛、蠕动减弱,其近侧肠管张力增高,被动扩张,努力增强收缩以克服痉挛肠管的阻力,这种慢性持久的梗阻最终会使近侧肠管失代偿、形成顽固性便秘。

中医治疗

直肠结肠炎所导致的便秘,主要见于气血虚弱、脾,肾阳虚及脾胃阴虚。临证治疗应辨证进行。
 

(1)气血两虚,宿滞不化   

主要症状是面色无华,倦怠嗜卧,临厕腹痛里急,便秘有黏液或见赤色,舌质淡,苔黄腻,脉虚大。治宜补益气血,佐以化滞。选方常用八珍汤(白芍15克,生地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甘草5克)加减。   

(2)脾肾阳虚  
 

腹部畏寒,时有腹胀,四肢冰冷,排便无力,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血吸虫性直肠炎患者。治宜温肾健脾。选方常用结肠炎便秘方加减:黄芪40克,党参3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丹参30克,火麻仁15克,郁李仁15克,桃仁15克,肉苁蓉15克,枳实20克,厚朴10克,生地10克,麦冬10克,白芍15克,生大黄4.5克泡水兑服,甘草5克。水煎兑大黄水服。加减:有坠胀感,加柴胡10克,升麻10克。日1剂,30天为1个疗程。   

(3)脾胃阴虚  
 

大便时燥时溏,有黏液或见口渴舌干,低热,患者可进食后则烦热更增,不思饮食,食后脘闷不舒,神疲倦怠,多有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养阴生津。选方常用人参乌梅汤(人参6克泡水服,莲子10克,乌梅15克,木瓜10克,山药30克,甘草5克),加生地黄15克,麦门冬20克,制首乌10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