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探索
  2. 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是鼻粘膜的急性炎症,常伴有急性鼻咽炎。后者是鼻咽部粘膜的急性炎症,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俗称"伤风";或"感冒";。本病常发生于气候变化不定的季节,为病毒经飞沫传播所致。受凉、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烟酒过度等各种能引起机休抵抗力下降的原因都可诱发本病。病毒入机体还可以使原来存在于鼻部和鼻咽部的细菌活跃、繁殖而引起细菌继发感染。

疾病病因

常见的致病病毒为鼻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以及冠状病毒等。当机体由于各种诱因而抵抗力下降,鼻粘膜的防御功能遭到破坏,如血管痉挛,组织缺氧, 纤毛运动功能障碍,SlgA减少等,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染侵入机体,或原来潜藏于上呼吸道的病毒生长繁殖,毒力增强而致病。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还可合并细菌 和的继发感染。

常见的诱因有全身因素,如受凉、过劳、营养不良、烟酒过度、内分泌失调(甲状腺功能紊乱等)及全身慢性疾病(心、肝、肾疾病)等均可影响新陈代谢的 正常过程,造成血管痉挛、组织缺氧、鼻粘膜温度降低、免疫功能下降等,使呼吸道粘膜,特别是鼻腔粘膜的抵抗力下降。体质因素亦有一定关系。局部因素主要由 于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鼻息肉等,致鼻腔通气受限,影响鼻腔生理功能。邻近的病灶性疾病,对急性鼻炎的发生有诱发作用。

病理生理

早期血管痉挛,泉体分泌减少,继之血管和淋巴管扩张,粘膜充血、水种,腺体及杯状细胞分泌增加,单核细胞和吞噬细胞浸润,纤毛及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细菌继发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多。

鉴别诊断

1.流感
传染性强,短期内在同一地区有大量人群发病。全身症状重,如高热,寒战,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
2.变应性鼻炎
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局部症状为发作性。鼻粘膜苍白,水肿,鼻涕如清水样。鼻腔分泌物细胞学检查,皮肤试验,激发试验及特异性IgE抗体测定等有助于鉴别。
3.血管运动性鼻炎
症状与变应性鼻炎相似,发作突然,消退迅速。有明显的诱发因素。
4.急性传染病
许多呼吸道急性传染病的早期可出现类似急性鼻炎的症状,如麻疹, 猩红热,百日咳等,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对病程的严密观察可鉴别之。

症状体征

潜伏期1-3天起病时鼻内有灼热感及痒感,打喷嚏,随即出现鼻塞并逐渐加重,鼻涕增多,伴嗅觉减退及闭塞性鼻音。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大多有全身不适,倦怠,低热,头痛等。小儿全身症状较成人重,多有发热,甚至高热,惊厥。常出现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合并腺样体肥大时,鼻塞甚重,妨碍吮奶。局部检查 两侧鼻腔粘膜充血、肿胀,总鼻道或鼻底有较多分泌物,早期为清水样,以后逐渐变为粘液性、粘脓性,继发细菌感染时为脓性。若无并发症,症状逐渐减轻乃至消失,全病程约历7-10天。但纤毛输送功能在8周左右方能完全恢复。并发症多由于感染的直接蔓延,或不恰当的处理(如咽鼓管吹张、用力擤鼻等)。

感染向邻近器官扩散,产生各种并发症:
(1)经鼻窦开口向鼻窦蔓延,引起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其中上颌窦炎及筛窦炎多见。
(2)经咽鼓管并发急性中耳炎。
(3)感染向下扩散,并发急性咽炎、喉炎、气管炎及支气管炎,小儿及老人抵抗力低下,可并发肺炎。

治疗

(一)全身治疗:卧床休息,宜多喝水,有便秘者可给予缓泻剂。患者应予以隔离以免传染他人。内服解热发汗药,如复方阿斯匹林,1~2片,每日3次;阿斯匹林,0.3~0.5,每日3次,或克感敏,1~2片,每日3次。中药以疏风解表祛邪为主,如桑菊感冒片和银翘解毒片等。合并细菌感染或有并发症时,就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二)局部治疗
1.1%麻黄素液或呋喃西林麻黄素液、氯霉素麻黄素液滴鼻,每日3次,以利通气引流。滴鼻法:①仰卧法:仰卧,头悬垂于床缘外,或肩下垫枕,头后仰卧,鼻前孔向上,每侧鼻腔内滴药3~5滴。②坐位法:坐位,头靠椅背并尽量后仰,然后滴药。③侧卧法:向患侧侧卧,头向下垂,滴药。
2.针刺迎香、鼻通穴,或做穴位按摩。

疾病预防

1、在平时应注意体育锻炼,增细体质,勿过度劳累或暴冷暴热,避免与传染病者接触等。鼻部有病变者,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应及早治疗。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在冬春寒冷季节或感冒流行期间,外出须带口罩,避免公众集会,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对发病者作好隔离工作。对污染的室内,可以白醋瑟蒸空气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