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探索
  2. 颜面部疖痈

颜面部疖痈

面部皮肤是人体毛囊及皮脂腺、汗腺最丰富的部位之一,又是人体暴露部分,接触外界尘土、污物、细菌机会多,也易招致损伤,因此而引起的毛囊及其附件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疖(furuncle),其病变局限于皮肤浅层组织。相邻多数毛囊及其附件同时发生急性化脓性炎症者称痈(carbuncle),其病变波动及皮肤深层毛囊间组织时,可顺筋膜浅面扩散波及皮下脂肪层,造成较大范围的炎性浸润或组织坏死。

病因

颜面部疖痈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正常的毛囊及其附什内常有细菌存在,但只有在局部诱因或全身抵抗力下降时,细菌才开始活跃引起炎症。局部因素主要为皮肤不洁,或修面等各种原因引起面部的损伤均可为诱因;在全身衰竭、患消耗性疾病或糖尿病的病员,也易发生疖痈。

临床表现

疖初起为皮肤上现出红、肿、痛小硬结,成锥形隆起,有触痛;随即硬结顶出现黄白色脓头,周围为红色硬盘,病员自觉局部发痒、烧灼感及跳痛;以后脓头破溃, 排除少许脓液后疼痛减轻,或其顶端形成一个脓栓,与周围组织分离而脱落,炎症逐渐消退,创口自行愈合。病程中除引流区淋巴结可伴肿胀外,一般无明显全身症 状。疖若处理不当,如随意搔抓或挤压排脓,热敷,药物烧灼腐蚀以及不恰当的切开等,都可促使炎症扩散。位于上、下唇、鼻部的疖,因其位于颜面部"危险三角 区";,感染可骤然恶化,局部红、肿、痛范围增大,伴发蜂窝组织炎或演变成痈;甚至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败血症或脓毒血症。
痈好发于唇部(唇痈),上唇多于下唇,男性多于女性。感染的范围和组织坏死的深度均较疖严重并伴剧烈的疼痛。当多数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发生急性炎症 与坏死时,可形成迅速扩大的紫红色炎性浸润块。感染可波及皮下筋膜层及肌组织。初期周围组织亦有坏死,坏死组织溶解排出后,可形成多数蜂窝状腔洞。继之, 腔洞之间皮肤、粘膜或皮下组织亦可发生坏死,致使整个痈的病变区上层组织呈紫红色;痈周围和深部的组织则呈浸润性水肿。
唇痈病人因唇部极度肿胀、疼痛、张口受限而致进食、言语困难。局部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畏寒、高热、头痛、食欲减退,白细胞计数及 中性白细胞比数升高。唇痈较疖更易伴发颅内海绵窦静脉炎、败血症、脓毒血症以及中毒性休克和水电解质紊乱,从而导致较高的死亡率。

并发症

在口腔颌面部感染中面部疖痈最易发生全身并发症。这是由于:疖痈的病原菌毒力较强;上唇与鼻部"危险三角区";内的静脉又常无瓣膜;以及颜面表情肌和唇部的生理性运动易使感染扩散等因素所致。
当感染侵入面静脉发生静脉炎及血栓形成时,静脉回流受阻,可出现颜面广泛水肿、疼痛。感染沿无瓣膜面前静脉逆行,则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患侧眼睑水肿、眼球突出,眼压增高,运动受限、视力减退、畏光流泪,以及结膜下水肿或瘀血。全身高热、头痛,直到神志昏迷。若同时发生脑膜炎、脑脓肿,则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项强直、血压升高、呼吸深缘、惊厥、昏迷等脑膜激惹、颅高压和颅内占位性病变等体征。细菌随血循环扩散,可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血症。高热,(常在39℃以上)呈稽留型或弛张型。病员精神烦躁,谵妄或神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皮肤有出血点或小脓点。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当出现中毒休克时,则有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如未及时和正确治疗可导致死亡。在脓毒血症时尚可出现重要脏器(如肝、肺等)及躯干、四肢的转移性脓肿。

西医治疗

1.药物治疗:
(1)全身治疗:
①抗生素治疗:选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对本病的治疗尤为重要。疖肿早期,炎症浸润比较局限,全身症状轻微者,可口服增效联磺片、螺旋霉素、甲硝唑片或用其它抗生素。
唇痈或疖肿周围有明显炎症浸润,全身症状明显者,可用青霉素800万U静滴;同时配甲硝唑250m1静滴,每日1次,效果更佳。由于目前抗药菌株的增多,广谱青霉素类抗菌效果呈上升趋势,因此也可选用氨苄青霉素静点或肌注。先锋霉素族对耐药化脓球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具有较强作用。常用先锋霉素6.Og静滴,每日1次。伴有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时,应加用尿激酶或肝素。在治疗中还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
②支持疗法:补充必需的高蛋白、维生素及液体,必要时可少量多次输血,以增加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如有代谢障碍(糖尿病等)应予纠正。
③对已并发颅内并发症的患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抢救处理。
(2)局部治疗:
①碘酊涂布:疖肿初起时以2%碘酊涂敷患处—般可消肿,禁忌挑、捏、切及热敷,以免感染扩散。脓头明显局限时,可用镊子夹出脓栓并涂以碘酊。
②药物湿敷:用高渗药或抗菌药物局部湿敷可以达到杀菌和拔脓的作用。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1%大蒜液、50%硫酸镁、1Oqo盐水、1010杆菌肽等沾湿小块纱布,置于患处,每隔1~2小时更换—次,待脓头出现,用镊子轻轻夹出脓栓及腐肉,经此处理后,约1~2周可恢复正常。
2.手术治疗:颜面疖痈早期严禁使用热敷和按—般原则进行切开引流,只有在感染十分局限,已形成明显的皮下脓肿而又久不溃破时,方可在尽可能小的损伤条件下,切开脓肿表面皮肤,以助引流。
3.其他疗法:物理治疗。可采用超短波治疗或磁疗、激光等,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可有助于炎症消散。

中医治疗

(—)中医疗法:
1.辨证治疗:
(1)内治:
①初期:
症状:开始在颜面部皮肤上如粟粒样脓头或痒或麻,周围赤肿坚硬,范围较小,但根深坚硬,形如钉丁之状。轻者全身症状缺如,重者有恶寒发热、口渴、便秘尿赤等全身症状。舌苔薄黄,脉数。
治宜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方药:五味消毒饮与黄连解汤加减。
②中期:
症状:起病约5—7天肿势渐增,周围发红,疼痛加剧,按之中软应指或脓头破溃,伴有发热口渴,便干溲赤,苔薄腻或黄腻,脉弦滑数等症状。
治宜清热解毒,透脓促溃。
方药: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③后期:
症状:起病约7N14天,肿势局限,顶高根软溃脓,脓栓随脓外出,肿消痛止,身热减退,舌质淡红,脉沉缓无力。
治宜调补气血,补脾健胃。
方药:八珍汤加减。
④疔毒走黄:
症状:顶陷色黑无脓,四周皮肤暗红,肿势扩散,头面耳项俱肿。并伴发热烦躁,神昏谵语,胁痛气急,苔黄燥,舌质红绛,脉洪数。
方药: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三方合并加减。
(2)外治:
①初期:唇疔初起,红肿未溃,宜箍毒消肿,可用玉露散或千捶膏敷贴,也可外敷如意金黄散、紫金锭、蟾酥锭等。
②中期:疔头破溃,此时宜提脓去腐。可用九—丹、八二丹,并用药制苍耳子虫放于疮顶部,再用玉露膏或千捶膏敷贴。如出脓不爽加用药线引流。当脓已成熟,中央已软有波动感时,可切开排脓。
③后期:脓尽新生,宜生肌出口,用养阴生肌散、珍珠八宝丹、太乙膏或红油膏盖敷。

针灸治疗

(1)体针:
①选用28号不锈钢针1支,沿患者肩胛骨内侧从上至下,平均刺4针,每针直刺5分,捻转提插,得气后退针。
病重者可双侧取穴。治疖疗效较佳。
②针灵台、合谷,可治疖肿。
(2)放血疗法:
①委中放血:先在委中穴按摩10余次,然后针刺,拔针后挤压针眼锥身柱、灵台,每次1~2穴,沿脊椎棘突间进针约1寸,或使之出血1—2滴,或有瘀斑形成。隔日1次,每10次为1疗程。
②取背部督脉为主穴位大锥身柱、灵台,每次1—2穴,沿脊椎棘突间进针约1寸,或沿皮向下方刺,强刺激,或取两旁的肺俞、心俞,点刺出血后拔火罐。
③取委中放血,配大椎、尺泽放血,每周1次。
(3)灸法:用艾条灸曲池穴下2寸与尺骨小头后缘两穴,每次温灸6~8分钟,以患者皮肤温热为度,每日1~2次,适用于疖肿初期。

预防

预防本病的关键是注意面部皮肤清洁,防止细菌侵入。切忌搔抓或挤压,严禁切开引流,值得医、患者切记。